三腳渡與班長

採訪/文字 呂玟均

三腳渡?聽都沒聽過,那是什麼鬼地方?如果你是在生活在士林區的人,還沒聽過這個地名的話可就落伍囉!士林社大在93學年度,開了一堂“河二岸”課程,請來各方學者、專家,為學員論述基隆河文史、生態自然景觀,當時為學員之一的錦琨大哥,為此課程的班長,到實地參訪時,因為學員們“班長、班長”的叫喊,因緣際會下,成了日後在三腳渡的“藝名”。

如果不說的話絕對不知道,現在常侃侃而談的班長,當初來到社大報名,在門口猶豫了半小時才踏進辦公室,沒想到,這一步,從此改變他的人生!士林社大、三腳渡與他,這段三角關係的故事,也自此開始!

位於今日士林劍潭抽水站堤防外,三腳渡屬於基隆河系,土名「後港墘」,是淡水河、基隆河與番仔溝圍成的沙洲東南角,因地處三方交界,所以稱“三腳渡”!這裡原是一條河水清徹、漁民賴以為生、有著可愛河邊人家文化的河流,在家庭、工廠廢水等文明產物的污染下,魚、蛤、蜆隨著河水惡化消失,中、重度污染的指標生物-紅蟲,取而代之成為河流的主人!

於是漁民改抓大量紅蟲賣給商人,作為養魚或餵鴨的飼料,但在河川污染日益嚴重下,紅蟲數量也日趨減少,最後只好到黑暗的下水道撈捕,同時也在那裡,發現了大量被拋棄的殘破神像,這也是三腳渡天德宮裡頭神明的由來!

其實,三腳渡不止是個沒落的漁村,這裡有少見的渡船口文化,有溶合了現代藝術和尊重神明的天德宮,有國寶級的造船師傅-阿正師,在三腳渡搭船,往下游能直通關渡、淡水,往上遊能到饒河夜市!水上行舟,風景明媚,再現舢舨泛河之趣!生態景觀、人文藝術,這裡有我們的歷史,也有成為國際觀光的可能!

但因為人們的忽略,讓這些珍貴的資產,漸漸在為人不知的角落凋零,也因此,讓班長開始有了紀錄三腳渡的行動!一開始,他接觸這裡的人文、漁民,和他們打成一片,這中間看似簡單,卻經過了兩年的時間!兩年後,他開始紀錄阿正師的造船工藝,也一邊為三腳渡的文化傳承盡心盡力,有時充當活動講師,有時遇到來河濱騎腳踏車的人,便開始講古,就連誰的船被偷划,他也自動做個牌子警告小偷!

本來只會用傳統相機的他,開始學著用數位相機、學DV,過程中,付出時間、心力、金錢,為的不是名利,單純只是一個保存的念頭!不是有句話說:有些事現在不做,以後就不會做了!在這裡應說:有些事現在不做,以後就不能做了!漁民會離開,船會腐朽,時間像河流不斷的流動,不會因為任何人事物而停下腳步!

於是班長拍造船工藝,拍舢舨風光,拍龍舟文化,拍三腳渡一切的一切。

這幾年在大家的努力下,終於有了屬於三腳渡的龍舟-文化一號、二號,也參加了許多比賽,得到很好的成績!守護大家的天德宮,也重新翻修、設計,現在是全台唯一可以上昇下降的廟宇!原本荒廢的漁船,有時也能出租出“河”!就這樣,本來慢慢消失的人民、文化,好像又有力量,一點一滴往港口匯集起來!

這一投入,就是四、五個年頭,班長說,他本來的個性比較內斂,不喜歡和不熟的人熱絡,在接觸了河二岸課程後,為了推廣三腳渡的文化,現在的他,逢人就能講上兩句,甚至說完整個河流的歷史都沒問題!對於三腳渡,雖然他不是本地漁民,但有著更多的感情和抱負!

現下的三腳渡因為河邊腳踏車步道的規劃,在假日漸漸帶來人潮,但許多的硬體設備不完善,還有如何保護這裡的文化、環境,不因觀光或人潮聚集而帶來髒亂、破壞,又如何把這裡的歷史故事推廣出去,讓“玩”不止是“玩”,更親近河流,更了解我們的土地,並培養人們愛護自然、河川的觀念,還有好多事,等著班長去做,等著我們去做!

士林是少數具人文特色,有山又有河流經過的城市,願舊港活水,文化再現,河清水淨,啟動國際藍色航線!

有機會來三腳渡走走,你會發現,原來我們這麼美!

臺北市士林社區大學 © 2008. Template by Dicas Blogger.

TOPO